2015年6月2日下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朱士光先生,应太阳集团5493con、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邀请在406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论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及其学术价值”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刘目兴副院长主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龚胜生教授及我院魏幼红老师、胡娟老师、伍铁牛老师及3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听取了报告。

朱士光先生的报告主要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形成原因及其学术价值三个方面展开。
关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他回顾了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属性探讨与争鸣的过程,介绍了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先生对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历史学关系的论述,及当前存在的认识上的分歧,最后指出正是从这些探讨与争鸣过程中折射出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性。
关于历史地理学学科交叉性的形成原因,他认为主要是源于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研究任务的多样性。对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他引用侯仁之先生“主要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论述,并指出在人类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长度的时段,在不同的人为活动影响下发生的环境变迁,其变化性质与程度以及后果都是不同的。这一研究对象的多种多样又错综复杂状况,要求历史地理学者需要针对不同的具体的研究问题,遵循相关的学理原则,采取相应的方法、手段,才能进行有效的研究,取得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因而历史地理学必须具有充分的交叉性,才能胜任由于研究对象的极其复杂提出的不同课题的研究任务。对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他概括为4个部分:首先是复原历史时期某个区域某个方面的地理环境;其次是揭示出历史时期某个区域某个方面地理环境发展演变的状况及其规律;再次是依据前述研究成果阐明研究区域当前地理环境形成的由来、原因与特点;最后是根据前述研究结果,针对研究区域存在的相关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指出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提出保护与改善的建议,发挥其警世资政有用于世的作用。研究任务的多样性也必然要求研究者,针对具体研究课题,综合相关学科之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进行交叉性的深入研究。并指出,与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研究任务的多样性紧密相关而使历史地理学具有的“时空交织,人地关联,文理兼容,古今贯通”等四大特点,也造就了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
关于历史地理学学科交叉性的学术价值,他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它自身因拥有这一特性所具之学术价值,历史地理学的交叉性特点使其在不到一个世纪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使其在自身领域的学术价值得到彰显;第二方面是对相邻相关学科的贡献,其中对地理学和历史学的贡献最为直接和重大,对水利史、城市史、林业史、环境史等专门史研究的促进作用也是十分明显。

报告的最后,朱士光先生表达了他的一个梦想,就是希望我国历史地理学能够升格为一级学科,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更好地发挥其学科交叉性优势,对推动我国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他对这一梦想满怀信心,并期盼它尽快梦圆成真!之后,到场的教师和学生就历史文献史料的甄别、交叉学科研究范式的构建、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和朱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全场报告持续两个半小时,已经76岁高龄的朱士光先生精神饱满、语言流畅、逻辑清晰,不仅让我们对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对历史地理学这门学问的深爱、严谨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的大师风范,也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祝愿朱士光先生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