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九点半,在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406学术报告厅,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的刘洪鹄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南方崩岗区水土流失时空分布与预报”的精彩报告。会议由刘目兴老师主持。

此次讲座,刘洪鹄工程师主要从研究区概况、土壤侵蚀类型、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水土流失时空分布规律、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展开。
报告首先指出,南方崩岗区研究范围为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这七个省份,并从地质地貌、气候、地表组成物质、人口和土地利用方面阐述了研究区的概况。其次,刘洪鹄工程师简要说明了土壤侵蚀的几种类型,并着重指出崩岗区的侵蚀类型为复合侵蚀。接下来,他重点介绍了几种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径流小区法、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示踪技术、传统技术如侵蚀针、高精度测量技术如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航片解译监测法、模型预报法。然后,他用几张图生动地展示了崩岗区水土流失时空分布规律。最后,刘洪鹄工程师重点讲述了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在提到自然因素的气候因素中降雨侵蚀力的作用时,介绍了相关计算公式和先进的测量仪器(激光雨滴谱仪和2DVD 视频雨滴谱系统)的工作原理并附详细案例分析。

在互动环节,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几个细节性问题,刘洪鹄工程师一一解答,效果良好。讲座最后,刘目兴老师作总结讲话,指出此次讲座大大开阔了老师和学生们的视野,讲座很成功。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中结束。
【刘洪鹄简介】高级工程师,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崩岗区水土流失时空分布与预报研究"、水利部水土保持专项课题、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02——2007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博连读获自然地理学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博士学位,导师刘宝元教授。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重点基金“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机理与土地退化预警”,2007年11月-2008年11月,受基金委和DAAD联合资助,在德国基尔大学水文学与水资源管理系从事博士后工作,导师Nicola Fohrer教授,从事大尺度泥沙输移模型SedNet在德国北部低洼地流域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