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琪,太阳集团5493con地理科学专业2012级学生,曾任年级团总支、院团委组织部长、院团委副书记等职,同时也是年级党支部书记;曾获第七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华中师范大学校内选拔赛一等奖、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015年被评为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尽心尽力 无怨无悔
在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13级和2014级的学生中,提起2012级的陈文琪,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曾任太阳集团5493con团委副书记,他是学弟学妹眼中亲切的大哥哥。他是一名在一线学生组织奉献了三年的学生,他用自己对学生工作的热情实践着“服务全体”的学生工作理念;用自己对学生工作的坚持成就着每一份工作的尽善尽美;用自己对团委学生会成员的关爱夯实着“魅力城环,精彩相传”这一基层团学组织的根基。
能力内的事情,他尽十分力气,做出十二分成绩;能力外的事情,他尽十二分心思,做出十分满意。“尽心尽力,无怨无悔”是他在学生工作这条路上不断前进的无悔诺言。
信仰指引 不惧向前
信仰,能指引一个人的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早在高中毕业的2012年6月,刚满18岁的陈文琪便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也是太阳集团5493con本科2012级党支部的“元老”之一。在大学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第三期“恽代英党校培训班”、第二十六期预备党员培训班、首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通过党校名师的理论知识教育,以及和支部同志的讨论交流、思维碰撞,他对党的认识由最初的“崇拜”上升到了一个理性的高度,自身的党性修养在这个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最终蜕变成一名合格的、能担大任的正式党员。
2013年9月,陈文琪当选为太阳集团5493con本科2012级党支部书记,他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初涉党务工作,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通过和老师、支部成员请教沟通,自己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他把学到了理论知识与支部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首创了支部特色活动——党员先锋论坛,把党组织生活的主动权交到了支部成员手中,有效地增强了支部同志的存在感和凝聚力。他还和支委组织策划了特色党日活动——中共五大会址参访,活动得到了全院师生的一致好评。经过支部成员的努力,党支部在2015年校评优创先中获华中师范大学2013—2015年“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他自己也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精诚所予 热血不灭
怀着为同学们服务的热情,从初进大一开始,陈文琪就加入了团委学生会这个大家庭,希望能在这片广阔的天地有一番作为。大一时任职年级团总支书记,大二时担任院团委组织部部长,到大三任院团委副书记,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他竞选时的承诺,并用他的勤恳踏实换取大家的肯定。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工作,无论是主办、承办、协办、还是配合,他都没有因为工作差别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前期构想、准备到过程操控,他始终冲在最前面。大一的党团知识竞赛年级团组织活动,大二的太阳集团5493con2013年团干培训、太阳集团5493con第二届团组织生活评比大赛,大三的华中师范大学第六届“城环杯”羽毛球联赛、第七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华中师范大学校内选拔赛……每次活动圆满成功的背后都有他的默默付出。
谈及他在团委学生会的工作,他为能在最美好的青春韶华为学校、为学院、为年级贡献自己一己之力而自豪。他对团委学生会心存感激,感激这个组织给了他服务同学、锻炼自己的机会与平台,感恩领导、老师和团队伙伴带给他的团队精神、协调能力、沟通技能和一份份真挚的友谊。
业精于勤 矢志不渝
虽然学生工作事务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但是在已经过去的三年中,陈文琪始终没有放松对于专业的学习。作为一名地理专业的师范生,除了地理专业基础的学习之外,他非常注重师范生技能方面的学习与提高。在大三学年,地理科学专业先后开设了地理学科教学设计、地理课堂技能训练、中学地理教材分析与课程标准解读等课程,他更为认真学习,丝毫不敢懈怠,最终他的师范生技能有了很大提升,顺利通过了教师资格证考试。
大学期间他从来不会无故旷课,按时上课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更是他对自己的负责。课本的学习对于一个人的知识构成总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将来的人民教师,多读书,拓宽知识面显得尤为重要。学无止境,学而后知,他认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学习者的姿态和状态,方能不断进步。为此,在紧张的学生工作之余,他总会挤出时间,在图书馆的九楼求学海洋之中踽踽独行。他的努力换来的是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先后获得了校“三好学生”、博雅丹桂奖学金、韩晓利奖学金、明德奖学金等荣誉。
广拓其路 博引其彩
除了学习和工作,他的大学生活还闪烁着许多别样的色彩,这些经历点缀着他的青春画卷。作为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国家级)《湖北省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市为例》项目组成员,他参与了资料搜集、文献阅读、调查问卷制作、实际调查走访、问卷数据录入、分析结果、形成结论等工作,着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科研思维。
2015年暑假,他参加了第六届孔子行脚暨第三届“阳光支教·携爱同行”两岸四地大学生支教活动,从台湾南投仁爱到湖北恩施宣恩,为期23天的支教活动让他与两岸四地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同伴一起探讨教学方法、课堂活动的安排、课堂管理等,两岸四地的教育模式碰撞出了很多不一样的精彩火花,他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回首这三年的大学生活,陈文琪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感谢桂子山给了我机遇,给了我梦想,让我成长为现在的自己”。前进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愿他披荆斩棘,引吭高歌,用汗水浇灌青春,用笑容点缀梦想!